10月份电信网络诈骗警情回落 警方:警惕APP投资理财诈骗大洋网讯 记者昨日从广州市公安局获悉:今年前三个季度,广州市电信网络诈骗警情数总体呈增长态势。10月份警情数有所回落,略低于去年同期,连续上升态势有所扭转,环比、同比均下降,其中“冒充客服”和“代办贷款”类警情同比有较大幅度下降,分别下降35.1%和15.8%。 以股票投资为名诈骗 今年以来,广州市APP投资理财类诈骗警情频发,10月份警情数占电信网络诈骗总警情数的9.4%,同比上升1.4倍,平均每起警情的受骗金额均超过20万元,成为继冒充客服、代办贷款、刷单兼职和购物交易之后的第五大类电诈手法。 从手法分析,投资理财类警情以实施股票投资为名占比较多,其次是诱导事主充值押金、保证金来获取收益,充值后无法提现的,还有部分是投资“虚拟货币”后无法提现的。 从受骗人群分析,占比最高的是公司职员和待业群体,加起来接近50%。从时间跨度分析,多数事主从“上钩”到发现被骗约1至2个月,也有个别事主受骗时间跨度长达3至5年。 在投资理财类电信网络诈骗中,诈骗分子直接拉事主进各种各样的投资群聊,用网络直播、虚假理财网站、虚假理财教程等对事主洗脑,并让事主看见群里其他人每天都在赚钱,所谓几百人的活跃教学群,几乎都是诈骗分子伪装的“托儿”,不断散布盈利消息,目的就是让事主将钱转入诈骗分子设立的个人账户、公司账户中。一旦转账,资金便被骗子快速层层流转、洗白、分赃。 警方提醒,诈骗分子手段变化多端,但百变不离其宗的是利用人们对“钱生钱”的渴望,运用非法甚至冒用合法APP工具,打着“投资理财”的旗号实施高额诈骗。在公安机关严厉打击虚假投资平台诈骗的同时,广大市民也要提高防骗意识,在参与投资时多留心眼,选择正规的投资平台。 全民防骗避开“雷区” 在广州警方的防范诈骗宣传工作中,大量真实的案例剖析为广大市民揭露了不法分子的诈骗伎俩,市民平时若多关注,在遇到诈骗分子的时候,大多可以避开“雷区”。 10月11日中午,广州某医院一名医生的手机QQ收到一个好友添加请求,头像显示是其所属医院院长,医生信以为真并添加了“院长”。紧接着,“院长”在QQ发来信息说“我是XXX,有私事找你帮忙”,报出的姓名正是该医生所在医院院长的名字,医生拨打院长的联系电话核实却遇到忙音。这时,“院长”称其正在谈重要的事情不方便接电话,要求通过QQ打字谈。然后,“院长”以自己不方便出面为由,让医生提供银行账号,他转16万元过来,让医生帮忙转账给其朋友,并要求保密,医生随后把自己的一个银行账号发给“院长”。过了一会,“院长”问医生是否已经收到了钱,称他的账号已经扣款了,可能由于金额大,跨行转账需要一个工作日才能到账。所幸医生经常参加警方组织的防诈骗宣传活动,他没有马上进行转账操作,而是再次通过电话向院长确认,这次电话拨通了,院长说并没有这回事。 警方提醒:做到“四不要” 警方再次提醒广大市民,对超高收益的投资要保持戒心,做到四个“不要”:不要被暂时的高利率迷惑双眼,切勿相信只赚不赔的“买卖”;不要轻信互联网平台上陌生人发布的荐股、释放内幕消息之类的信息,不加入全是陌生人的“投资群”,不轻信“营业执照”,不做“国际盘”;不要轻易下载陌生人推荐的无法验证是否合法合规的理财平台,更不要向平台注资;不要向陌生的对公、个人账号汇款转账,一旦遭遇诈骗,保存好汇款或转账时的凭证,并立即报警。 96110是全国统一反诈预警专号,广大市民如果接到96110来电,要及时接听,避免上当受骗。
本文章和图片转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 |